◎ 岩
巖、喦、巗
〈名〉
(1) (形声。从山,严声。“岩”为会意字。从山,从石。本义:高峻的山崖)
(2) 同本义 [cliff]
嵌岩窦穴。——宋· 陆游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
高岩峭壁。——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植土龛岩。
(3) 又如:岩电(山崖间的闪电);岩阿(山崖旁边凹下的地方);岩徼(山崖边远的地方);岩下(山崖之下);岩饰(岩壁上的雕饰)
(4) 山峰 [peak]
阻穷西征,岩何越焉。——《楚辞》
千岩万转路不定,迷花倚石忽已暝。——唐· 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
(5) 高山 [mountain]
千岩盛阻积,万壑势回萦。——鲍照《登庐山诗》
(6) 又如:岩岫(山崖峰峦);岩隈(深山曲折处)
(7) 石穴,石窟 [grotto]。如:岩栖(居住在岩穴中。指隐居);岩穴隐相(隐居在深山野林里的高人);岩房(石房);岩窟(山洞)
(8) 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 [tall rock]
近岸,卷石底以出…为岩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
◎ 岩
〈形〉
(1) 高险 [high and dangerous]
保其岩阻。——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(2) 又如:岩邑(险要的城邑);岩墙(高而危险的墙)
岩【寅集中】【山部】 康熙筆画:8画,部外筆画:5画
《正字通》俗嵒字。巖俗省作岩。(巖)《唐韻》五銜切《集韻》魚銜切《韻會》疑銜切《正韻》魚咸切,音嵒。《說文》岸也。从山嚴聲。《增韻》石窟曰巖,深通曰洞。一曰險也。《左傳·隱元年》制巖邑也。《公羊傳·僖三十三年》殽之嶔巖,文王所避風雨也。
又嶃巖,高峻貌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嶄巖嵾嵳。
又巖廊,殿廡也。《漢武帝·策賢良制》虞舜之時,遊於巖廊之上。
又地名。《書·說命》說築傅巖之野。《傳》傅巖,在虞虢之閒。
又《集韻》魚杴切《韻會》疑杴切,音嚴。巖巖,高貌。《詩·魯頌》泰山巖巖,魯邦所詹。
又《正字通》本作嚴。亦作巖。通作礹嵒碞。○按巖與嵒同。《說文》嵒,五咸切,山巖也。巖,五緘切,岸也。同字分訓巖,專訓岸,非。嚴巖礹从作。(巖)
巖【卷九】【山部】
岸也。从山嚴聲。五緘切
(巖)厓也。各本作岸也。今依太平御覽所引正。厂部曰。厓者、山邊也。厓亦謂之巖。故厂下云。山石之厓巖。人可居也。戰國䇿。巖下有貫珠者。漢書。遊於巖廊之上。皆謂殿下小屋。如厓巖之下可居也。天子之堂九尺。諸侯七尺。其上曰巖廊。其下曰巖下。从山。山部之巖、主謂山厓。石部之礹、主謂積石。聲。五緘切。八部。按此篆之上舊有峯篆。乃大徐所增。古衹用夆。夆、啎也。